智库发声:韩半导体已被中国赶超!
2025-02-24 09:09:08 EETOP近年来,韩国半导体产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近期一系列的调查报告和数据却显示,韩国半导体产业正面临重要转折,其技术优势已被中国反超。
据韩联社2月23日报道,韩国科技评估与规划研究院(KISTEP)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韩国绝大多数的半导体技术已经被中国赶超。该研究院针对39名韩国国内专家实施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截至去年,韩国所有半导体领域的基础力量均落后于中国。若将技术最先进国家的水平设为100%,韩国在高集成度、低阻抗存储芯片技术领域得分为90.9%,而中国为94.1%;在高性能、低功耗的人工智能芯片领域,韩国得分为84.1%,中国为88.3%;在功率半导体方面,韩国得分为67.5%,中国为79.8%;新一代高性能传感技术方面,韩国得分为81.3%,中国为83.9%;半导体先进封装技术方面,两国得分均为74.2%。
这一结果与2022年进行的类似调查结果截然相反。当时,韩国被评估为在半导体技术方面领先于中国。然而,仅两年时间,中国便在半导体领域实现了对韩国的全面反超。参与此次调查的专家曾在2022年时认为韩国在高集成度、低阻抗存储芯片、先进封装、新一代高性能传感技术等方面均领先中国,但如今这一看法已彻底改变。
韩国半导体产业自1980年代崛起,一直依赖于“美国技术授权+日本设备进口+中国市场需求”的三角平衡术。然而,随着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这种平衡术正逐渐被打破。中国不仅在政策支持和技术迭代速度上展现出惊人的执行力,还在半导体领域进行了大规模的国家层面投资。这些努力逐渐显现成果,使得中国在半导体技术上的实力迅速提升。
从商业化角度来看,韩国目前仅在高集成度、低阻抗存储芯片和先进封装技术方面领先于中国。然而,随着中国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快速提升,韩国半导体产业的优势地位正受到严峻挑战。例如,韩国在芯片产品出口中,中国市场占据了59%的比重,其中主要为存储芯片。但据相关机构的分析,到2025年时,中国存储芯片将占到全球市场的10%以上,而2024年仅占5%左右。这意味着随着中国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未来中国对韩国芯片的需求将大幅减少。
此外,韩国半导体产业还面临着来自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压力。这些国家和地区也在加大半导体产业的投资,扶持本土企业,实现本土化生产,减少对进口的依赖。对于韩国半导体企业而言,未来将不但要面临中国进口减少的影响,同时也要面对欧美国家本土化生产、本土化优先和美国加征关税的冲击。
韩国半导体产业协会专务理事安基铉表示,中国投入相当多的研究开发费用支持学校或研究机构,以确保人才和原创技术,形成了整个产业的基础。而韩国半导体产业在核心人才流失、AI芯片技术、中美竞争、本国优先政策、供应链本地化等方面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韩国半导体产业必须加速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应对来自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挑战。同时,韩国政府和企业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半导体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以确保韩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