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里程碑!复旦大学率先试点,增设“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2019-11-29 13:05:47 EETOP10月8日,工信部公布了一份答复政协《关于加快支持工业半导体芯片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自主发展的提案》的函,函中工信部指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仍然没有根本改变,急需加强核心技术攻关,保障供应链安全和产业安全。指出将设立集成电路一级学科,进一步做实做强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10月中旬教育部组织研究确定了2019年度增补专业共9个,集成电路技术应用位列其中,自2020年起执行。
从复旦大学官网得知,复旦大学成为第一个率先试点设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高校!
据复旦大学官方消息,近日,复旦大学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快集成电路人才培养。“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将于2020年试点建设,并启动博士研究生招生。
破解我国集成电路“卡脖子”问题:吸引人才、培养人才
集成电路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是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拥有强大的集成电路产业和领先的技术,已成为实现科技强国、产业强国的关键标志。过去十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整体实力显著提升,设计和制造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不断缩小,封装测试技术逐步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产业集聚效应日趋明显。但是,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集成电路技术依然存在较大差距,持续创新能力薄弱,高端芯片产品大量依赖进口,难以对构建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保障信息安全等形成有力支撑。
实验室科研人员
复旦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集成电路技术研发的高校之一,近年来积极弘扬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的崇高精神,勇攀高峰,在我国集成电路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中担负起重要使命,也为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4年获批建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国际培训(上海)基地”,2015年成为国家9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之一,2018年牵头组建的“国家集成电路创新中心”揭牌成立,2019年承担了“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项目,建设教育部新一代集成电路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
在此大背景下,复旦大学2018年已着手谋划“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建设,2019年上半年开始组织专家学者,讨论“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建设方案,期间多次与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沟通,达成一级学科建设共识。2019年9月,复旦大学收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支持复旦大学开展“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建设的函》,随后组织专家论证会,对编制的方案进行了论证和完善。10月29日,复旦大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第99次全体会议全票通过,同意自主设置“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该学位点建设方案随后得到了学校校长办公会和党委常委会的批准,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备案。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建设内容将紧扣集成电路产业链各环节的主要任务,致力于解决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制造和工艺技术,以及集成电路封测各个环节的核心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它是一门以集成电路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半导体材料、器件,到芯片设计和制造工艺,再到封装、测试和系统应用的学科。它既是在物理、化学、数学、材料等基础学科上发展起来的应用为主的学科,更是以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等应用学科为支撑的战略性新兴学科。
集成电路人才强,集成电路产业才强。集成电路人才质量决定了集成电路产业在全球的地位。复旦大学试点实施“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建设,将有利于聚集力量,实现产教融合,牵引集成电路技术源头创新,加速学科发展,促进集成电路领域人才的高质量培养,为破解我国集成电路“卡脖子”问题做贡献。
关键词: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