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最迷人的特色之一,就是“有钱能使鬼推磨”。比如说,我忍不住会将安华高(Avago)以令人瞠目之370亿美元总价收购博通(Broadcom)的那桩交易,视为华尔街(Wall Street)大胜工程社群的直接案例。
这桩收购交易是两家公司股东的决议,没有什么不对;这是教科书里教的资本主义(呃…是Milton Friedman的教科书;编按:Friedman是主张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美国经济学者)。但问题就在这里,我看不到博通必须被一家比较小的公司并吞的充分理由。
安
华高在上一个会计年度的营收约43亿美元,博通同时间营收则是前者的近两倍;这很像是小鲑鱼吞了大鲨鱼。这个状况也不像是博通为了求生存而战,该公司的状
况并没有那么糟。当然,产品线“重叠很少”以及业务的“协同效应”是每家公司很常用来为并购提案辩护的两个关键字,安华高收购博通显然也适用这种老调。
如同我的编辑同仁Rick Merritt 在另一篇相关报导(参考原文)中所写:“安华高的强项是光通讯与无线通讯应用的类比产品,博通则更专注于智慧家庭与资料中心市场的数位SoC。”将两家公司结合,能让合并后的企业更强大,这是肯定的。
但我想知道的是,这样的结合如何能让两家公司的技术更精进?这桩交易如何能让两家公司的工程师团队在产品与技术开发上表现更好?我是否太愤世嫉俗地认为,安华高要收购博通,纯粹只是因为想让公司变得更大?
从哪里可以看出有一些紧密关系──或是显着的良好气氛──将安华高与博通连结在一起?难道诸如企业文化这样的“软性”因素,在一桩成功的合并案中,不该是与能让股价飙涨同等重要的基本因素之一?
你
可能有印象,今年2月有市场消息传出安华高有意收购飞思卡尔(Freescale);但飞思卡尔的股价上扬使得预计的收购金额太过高昂。后来与飞思卡尔做
成合并决议的恩智浦
半导体(NXP )执行长Rick
Clemmer接受EETimes美国版编辑访问时表示,恩智浦对飞思卡尔的收购是策略性的:“不是像安华高所喜欢的那种战略收购。”
安华高对于收购胃口很大是众所周知,但这种出其不意从某个目标切换到另一个目标的举动,给人轻率的感觉;也许我根本不是愤世嫉俗,而是太天真?毕竟,一家公司的收购策略并不是私事,而安华高与博通也不像只是订婚。
对
博通这家公司我一直非常敬佩,我欣赏其明智的业务策略,特别是博通共同创办人暨董事长、技术长Henry
Samueli领导下的技术愿景。没有博通,我们可能会失去该公司实现的那些优良的乙太网路、宽频连网技术;这家公司像是一部加足马力的机器,坚持着“整
合、整合、整合”的目标,引领数位SoC技术的发展。
我想我不是唯一一个将博通视为美国无晶圆厂IC业者中佼佼者的人,但这桩并购案衍生了许多大疑问:博通的技术整合愿景将会如何转变?博通的团队还能被允许继续坚守其原则?更重要的是,Henry Samueli真的会留下?
就
像每一次
半导体产业所发生的大型收购案,我们似乎只能以“这就是人生”的态度来接受,而且屈服于金融社群的威力。我们不会问为什么,我们也不需要怀疑除了
华尔街之外,还有谁能在其中获利。但是以EETimes的角度,我们还是想知道身为工程师的你对于这桩收购案的看法是什么?你赞成吗?…来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