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鸭先知 台湾电子业回顾:从台湾 2016 年营收看全球电子产业变迁
2017-02-11 20:36:34 n台湾电子市场年度回顾
“电子宝岛”的成长史
台湾 1,850 家上市上柜公司中,有 830 家与电子产业相关,是名副其实的“电子宝岛”。台湾的公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上游半导体公司,包括材料、设备、设计、制造与封测;还有一类是电脑与手机代工厂商及配套零组件公司。
从 80 年代起,台湾开始以其价廉物美的电脑代工产业闻名于世。广达、仁宝、和硕、纬创、英业达合称“代工五虎”,他们几乎承包了 90%的电脑出货量。代工五虎们不仅仅只是简单地采购元件然后拼接成电脑,随着技艺的成熟,他们也掌握了电脑组件的研发和设计。代工业的蓬勃发展也推动了电脑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比如做主机板的微星、技嘉,做电源的台达,做面板的友达、奇美(与群创合并),做内存的南亚、华亚科等等。即便如此,随着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电脑行业的衰退,电脑代工厂商们的利润越来越薄,毛利率如今只有 3%-4%。
2005 年开始,有一些代工厂商们看到了手机厂商的机遇,迅速崛起。富士康榜上了苹果大哥,在短短几年内营收成长了十倍。还有一些零部件厂商也成功得搭上了苹果的快车道,比如做摄像头镜头的大立光,做触控屏的宸鸿等等。
另一些人不满足于简简单单的代工,在政府的帮助下,攻克技术难关,也造就了台湾今天的经济灵魂。从 IC 设计公司联发科、IC 制造的台积电,到 IC 封测公司日月光组成了台湾半导体最强阵容。
台湾 2016 年电子行业出现下滑,电子组装业务下滑严重,半导体增速高
2016 年累计全年台湾电子信息产业(不含通信与电子零售行业)产值为 16.3 万亿台币,折合人民币 3.6 万亿,较 2015 年营收同比下降 2.0%。
回顾过去一年台湾电子的各个子行业,EMS(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 电子组装,劳动力密集行业)的营收会包括消费电子产品所有的元件和材料成本,以营收 9.8 万亿台币在所有子行业中排名第一。除去 EMS 行业,2016 年营收规模超过 400 亿台币以上的子行业有:IC 制造代工(Foundry)、面板、IC 零件分销、零组件、PCB(也属于零组件,因特别大而单列)、IC 封测、IC 设计。从营收质量来看,台积电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凭借领先的技术创造了超高的 50%的毛利,2016 年净利润有望达 330 亿台币。
从增速来说,IC 制造代工、IC 设计、IC 零件分销、存储器、IC 材料与设备行业都有所增长。
(1)IC 制造代工增长 10.7%是由于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更多的厂商选择 IC 代工制造而非自己制造;
(2)IC 设计高速成长 19.2%,增速与大陆智能手机换机潮息息相关;
(3)IC 零件分销受到汽车电子、电源节能、人工智能需求的推动成长 6.8%;
(4)存储器成长 15.1%,是由于存储器缺货涨价;
(5)IC 材料成长 15%主要是晶圆涨价与行业并购整合;
(6)IC 设备由高阶封测产能推动成长 19.1%。
面板、零组件、连接器、LED、EMS 行业都出现营收下滑:
(1) 面板行业目前出现供不应求,价格有所回升,但价格仍未回到 2015 年的高点。
(2) 零组件行业,台湾的公司主要为苹果代工,苹果 2016 年出货量下滑导致行业下滑。
(3) 连接器行业(也属于零组件、但较大单列),中国公司崛起,冲击台湾产业链,导致行业出现下滑。
(4) LED 行业显示屏小间距的需求提升,但蓝光供给仍偏多。
(5) EMS 受苹果 2016 年出货量下滑冲击较大。
台湾月营收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
台湾电子产业是从 9 月开始进入销售旺季,从 2 月开始进入行业淡季,观察前两年的月营收可以明显发现行业存在这个波动。10、11、12、1 月都有国内外重要消费节日,如国庆节、感恩节、圣诞节、春节等等,厂商一般会提前一个月备货。2016 年 12 月台湾电子信息产业(不含通信与电子零售行业)产值为 1.5 万亿台币,折合人民币 3,374 亿元;较去年 12 月单月同比增长 6.1%,较 11 月单月环比下降 5.5%。行业行业由旺季转入淡季。
台湾电子行业对大陆电子行业投资的借鉴意义
台湾的电子产业发展较早,产业链长而完整,数据更新频率高,对于研究电子整体行业的变化具有快速、准确得指引作用:
(1) 台湾的上市上柜公司每月 10 日定期公告月度营收,公司治理较好,能较快得反应电子整体行业的风吹草动;
(2) 台湾的产业链较长,上下游产业链相关度高,数据能进行相互得验证。作为一衣带水的台湾宝岛,大陆的电子行业与台湾电子行业的兴衰密切相关。相通的语言与共通的文化,带来更快的人才流动与技术流动。大陆电子公司正在逐渐崛起,甚至有不少公司反超台湾公司。
对大陆电子行业的投资来说,无论此行业成熟与否,台湾电子行业的发展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1) 这些年来,大陆也有不少公司追上了台湾公司的脚步,典型的行业有面板与 LED。对于这类大陆与台湾进行竞争的产业来说,如果行业整体增速有限,那么大陆和台湾的营收存在此消彼长的效应,关注台湾月营收,能够从侧面反映大陆公司的运营情况。
(2) 还有一些行业,台湾的公司仍然处于领先地位,比如封测、IC 制造。对于这些行业大陆政府与民间资本目前都在大力投资中,由于行业总量需求是稳定的,台湾的营收下滑会意味着大陆的企业出现拐点。
总结 2016 年的台湾电子行业营收,对大陆上市公司投资来说,我们可以发现以下两点,一是整体行业出现了摩尔定律趋缓,电子元器件涨价层出不穷的情况;二是大陆有不少行业正在崛起,导致台湾公司营收出现下滑:
摩尔定律推进趋缓,电子元器件涨价层出不穷
根据 Gartner 的预测,全球半导体行业 2017 年将同比增长 4.7%,细分应用领域中,汽车电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在今后几年会迎来快速成长。随着摩尔定律的放慢,原本 18个月电子芯片价格降一半,性能提高一倍的传统已被打破。台积电、英特尔因为工艺问题一再推迟最新制程的量产时间。2016 年还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电子零部件,如面板和存储器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涨价,这些元器件的生产销售都面临一个技术升级的间隔期,新技术良率达标、量产前都将保持供不应求的态势。
部分台湾行业出现低于全球的增速,反映 大陆产业逐渐崛起
台湾的面板、LED、连接器等行业过去领先大陆,在 2016 年行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均弱于大陆行业的增速,从侧面反映了大陆产业的崛起。建议关注京东方、深天马、利亚德、洲明科技、长盈精密等等。对于台湾仍然领先的行业,例如封测、IC 制造,在 2016年仍然保持上升势头,但大陆产业受到中国政府的大力投资与强力支持,正在迅速追赶阶段,建议关注上海新阳、七星电子等等。
中美政治博弈将会对电子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建议关注
展望未来,对于中国大陆来说,与台湾电子行业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大陆 IC 设计、IC封测、面板、LED、零部件、EMS 等行业已经建立了一定的规模,可以支持上下游生态的发展。2017 年,随着特朗普的上台,中美的政治博弈也会在电子行业的发展中扮演重要地位,中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发展半导体产业,势头正盛,已经引起了美国政府的警觉。而同时中国政府也会采取 2017 年两国的相关政策也会对大陆、台湾电子产业产生影响,需要保持密切关注。
制造业回流有待验证
美国总统特朗普一再摆出对华强硬的姿态,威胁要向中国进口产品征收高达 45%的关税,以保住美国工人职位,促进美国商业发展。从经济利益的出发点看,每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不一样,比较优势不同,资源分配有限。将制造业搬回美国,美国失业的人口是否适合制造业的工作,基础的制造设施重建需要时间和经济成本,对最终消费者来说是否具有吸引力都有待验证。从政治利益的出发点看,对美国重要的制造业,对于中国也非常重要,中国政府也在加大投资改造自动化设施留住制造业迁移东南亚。制造业回流按照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是个伪命题。但短期内,制造业的行业发展难免会受到两国政策的博弈的影响,需要保持密切关注。
美将限制大陆的半导体收购 以防技术流失
前总统奥巴马的科学与技术顾问委员会表示,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工业政策,将对半导体产业创新和美国国家安全构成真正威胁,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半导体发展的迅猛态势。因此,中国从美国购买技术和收购将愈来愈困难,美国政府甚至阻止欧洲公司的相关交易以防止技术流失。但中国应该会继续努力。美国的半导体企业过去将低端的半导体制造业剥离至亚洲,留下核心的设计中心与高端制造工艺。中国政府的决心与势头让美国十分担心中国会逐渐向高端产业延伸,担心美国半导体的优势不再,因此美国已经开始考虑收紧半导体并购审批。2015 年,紫光前往美国收购美光、增资西部数据均遭到拒绝。2016 年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中资的福建宏芯投资基金收购德国半导体公司爱思强。这些事件都反映了美国政府对中国收购半导体公司的态度。
中国可能采用市场施压换取技术
中国除了通过收购外国企业及政府补贴改良技术,也可能通过“零和战术”打击对手,例如迫使或鼓励国内买家只向本土供应商采购,强迫外资企业转让技术,换取进入中国市场;中国还可以通过定价挤压整个行业的利润,打击对手,比如中国在太阳能面板领域的的供应过剩,就导致产品价格暴跌,影响了全球的太阳能面板供应。因此,中国政府的措施也会对行业生态造成影响。
分行业 2016 年回顾
下面,将台湾电子业分 14 个子行业详细讨论过去一年及最近一个月的变化。
(1)EMS 行业
12 月台湾 EMS 行业产值为 9,503 亿台币,较去年 12 月单月同比增长 1.6%,较 11 月单月环比减少 7.5%。
2016 年累计 EMS 行业产值为 9.8 万亿台币,较 2015 年同比减少 3.6%。
其中,12 月台湾笔记本 EMS 代工行业产值为 2,360 亿台币,占整体 EMS 行业 33%,较去年 12 月单月同比下降 3.1%,较 11 月单月环比增长 4.5%。2016 年台湾笔记本 EMS行业产值为 2.3 万亿台币,较 2015 年同比下滑 8%。
点评:EMS 行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全球 EMS 行业主要分布台湾、中国。台湾的EMS 公司有着悠久的历史,产业链完整而丰富,电脑、手机、汽车均有涉及。主要代表有:鸿海(富士康)、广达、和硕、仁宝、纬创和英业达。
(1) 鸿海占据台湾 EMS 行业 47%的份额,2016 年营收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下滑,下滑幅度 3%,其收入有半数来自苹果,iphone7 需求放缓对其影响较大。
(2) 广达占台湾笔记本代工行业 11%份额,2016 年营收同比下滑 11%,全年笔记本出货 4,040 万台,较 2015 年减少 7%。最近一个季度因为 Macbook 出货与商用机换机潮才有所回升。
(3) 和硕占台湾 EMS行业 8%的份额,2016年营收下滑 5%,和硕也属于苹果供应链,不同于鸿海,和硕供应的手机屏幕更小,手机屏幕越来越大,因而下滑更严重。
(4) 仁宝占台湾笔记本代工行业 8%份额,2016 年营收同比下滑 9%,全年笔记本出货 3,600 万台,手机 3,600 万台,未达成年初的目标。
(5) 纬创占台湾 EMS 行业 7%的份额,2016 年成长 6%,主要是年底笔记本电脑出货量提高。
(6) 英业达占台湾笔记本代工行业 4%份额,2016 年营收同比增长 8%,受惠于服务器和智能手机的订单增加。
(2)IC 制造代工
12 月台湾 IC 制造代工行业产值为 949 亿台币,较去年 12 月单月同比增长 30.0%,较 11月单月环比减少 13.8%。
2016 年累计 IC 制造代工行业产值为 1.1 万亿台币,较 2015 年同比增长 10.7%。
点评:台湾的 IC 制造代工是台湾电子产业的支柱。全球目前由台积电、三星、英特尔三家占据了半壁江山。
台积电、联电、世界先进占据台湾代工产业 82%、16%、2%的份额。
()台积电作为一个庞然大物年成长 12%,为全球 60%的外包芯片代工,成长动力来自于更多的外包芯片、领先的技术与下游需求的稳定成长。
(2)联电大陆厦门厂开始量产,提供 40/55nm 技术(落后联电台湾一代技术),大陆产能量产支撑联电创新高,年增长 2%。世界先进受惠于电源管理 IC 与面板驱动 IC,年成长 11%。
对于未来,台积电给出的业绩指引相对保守,2017 年第一季度季减 9%-10%,2017 年第二季度供应链会展开库存调整,成长性偏弱。未来,术业有专攻,台积电凭借领先的技术会吸引越来越多的IC设计厂商,随着2018年高阶产能7nm的开出,台积电会受惠于GPU、物联网的强劲需求,在高端芯片代工方面仍将有不俗表现。
(3)面板行业
12 月台湾分面板行业产值为 1,071 亿台币,较去年 12 月单月同比增长 12.8%,较 11 月单月环比增长 4.3%。
2016 年累计面板行业产值为 1 万亿台币,较 2015 年同比减少 12.7%。
点评:台湾面板行业较为完整,从上游配套材料设备、IC 设计到面板制造、封测、组装厂商一应俱全。目前面板主流技术是 TFT 面板,未来技术向 OLED 衍进。15 年年中 TFT 面板价格到达近两年顶点,一片 32 寸 TFT 面板价格在 90 美金,此后一路回调 16 年 4 月掉到 50 美金,后因面板向大尺寸迁移、新产能未及时跟上,行业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价格开始回升,到 16 年 12 月价格恢复到 75 美金。由于建一条产线需要 2 年时间,根据已有的各家产线规划,整体 2017 年 TFT 产能较 2016 年新增 4.5%,由于大尺寸的需求仍十分旺盛,OLED 新增产能偏少,预计行业仍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过去一年,台湾的面板产业受到大陆京东方、深天马、华星光电的冲击,出货量略有下滑。群创光电占整个面板产业链 30%、占面板制造产业 45%份额,群创过去一年营收下滑 21%。友达光电占整个面板产业链 29%、占面板制造产业 43%的份额,友达过去一年营收下滑9%。
(4)IC 零件分销
12 月台湾 IC 零件分销商行业产值为 924 亿台币,较去年 12 月单月同比增长 9.8%,较11 月单月环比减少 1.0%。
2016 年累计 IC 零件分销商行业产值为 1 万亿台币,较 2015 年同比成长 6.8%。
点评:IC 零件分销商进入正常淡季,细分领域表现不同。台湾的 IC 零件分销商行业以分销集成电路零件为主。
(1) 大联大占台湾 IC 零件分销行业 51%,全年成长 4.1%,原因是汽车电子、电源节能、云端产品大卖。
(2) 益登年成长5.74%,受益于英伟达NVIDIA GPU芯片热卖缺货;文晔年成长 27%,受益于苹果 PA 需求的成长。
预计 2017 年 IC 零件分销商预计成长会持续分化,汽车电子、物联网、人工智能、5G 相关芯片的销售代理厂商仍会有快速的成长。
(5)零组件
12 月台湾零组件行业产值为 716 亿台币,较去年 12 月单月同比增长 3.8%,较 11 月单月环比减少 5.0%。
2016 年累计零组件行业产值为 7,989 亿台币,较 2015 年同比下降 10.5%。
其中:
(1) 触控面板单月同比增长 10%,全年累计下滑 27%。
(2) 光学镜头单月同比成长 23%,全年累计下滑 10%。
(3) 3C 结构件与机壳单月同比下滑 2%,全年累计下滑 14%。
(4) 电声单月同比增长 74%,累计全年增长 29%。
点评:
(1)触控面板行业由于近年来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价格竞争激烈。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渗透率进一步提升,手机与平板的触控面板数量增长率平稳,行业出货量小幅上升。过去一年台湾的触控面板行业产值进一步萎缩,主要是因为苹果产品出货下滑与大陆厂商的崛起,导致 TPK 营收下滑。
(2)手机双镜头推动光学镜头的出货量上升。12 月单月营收同比上升 23%主要是由于2015 年 12 月苹果下修出货量,订单较 14 年骤减 23%导致。12 月份环比成长 3%,出货量平稳。预计 17 年镜头整体出货量增长 10%,价格会进一步下调。
(3)3C 零组件与机壳产业 12 月也受到三星下滑、苹果的放量,运营表现平稳。台湾 3C结构件与机壳产业受苹果影响大,明年行业仍要看苹果设计方案采用多少金属构件。
(4)电声主要的成长来自于美律,美律贡献了板块 70%的收入,美律的成长性来自于高单价蓝牙挂耳式耳机。不考虑美律,其他电声厂商单月同比成长 37%,全年累计成长 11%。
(6)PCB 行业
12 月台湾 PCB 行业产值为 564 亿台币,较去年 12 月单月同比增长 12.1%,较 11 月单月环比减少 4.5%。
2016 年累计 PCB 行业产值为 6,253 亿台币,较 2015 年同比减少 1.1%。
其中 PCB 上游材料供应企业单月同比增长 21.4%,环比下降 0.4%,全年成长 0.2%;PCB下游制造企业单月同比增长 9.3%,环比下降 5.9%,全年同比下降 1.2%,简而言之,上游材料增速比下游制造快。
点评:全球 PCB 行业集中在台湾、日本、大陆。台湾的 PCB 行业受大陆 PCB 产业链的侵蚀,近两年表现不佳。最近半年由于台湾产业链与苹果相关度较高,三星手机爆炸使得苹果超卖,产业链跌势趋稳。12 月增幅创两年来单月同比新高,主要是由于 15 年 12 月下滑过多。
华通、臻鼎与台郡 12 月单月同比成长 31%、48%、86%,创历年同期新高,三家公司均由于大陆与苹果手机产业链对于高端 HDI 的需求强劲,公司也都积极布局类载板与软板业务。
整体产业链仍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未来行业重点关注与汽车电子、苹果类载板(SLP)、高端 HDI 细分领域的成长。PCB 上游材料全年略有成长,下游制造企业全年同比下滑,
(7)IC 封测行业
12 月台湾 IC 封测行业产值为 482 亿台币,较去年 12 月单月同比增长 13.1 %,较 11 月单月环比减少 0.8%。
2016 年累计 IC 封测行业产值为 5,355 亿台币,较 2015 年同比增长 1.0%。
点评:全球封测领域目前集中在台湾、中国大陆、韩国等。台湾的封测领域较为成熟,日月光占据台湾封测领域半壁江山,若日月光与矽品成功合并后,台湾市占率更是高达7成。日月光 2016 年下滑 3%,主要是其 EMS(环旭电子)营收下滑,封测业务大约成长 7%。矽品 2016 成长 3%,概因海思对其加大订单。未来一年,随着大陆对封测产业的扶持,台湾 IC 封测产业恐面临挑战。
(8)IC 设计
12 月台湾 IC 设计行业产值为 394 亿台币,较去年 12 月单月同比增长 9.8%,较 11 月单月环比减少 4.2%。
2016 年累计 IC 设计行业产值为 4,764 亿台币,较 2015 年同比增长 19.2%。
点评:台湾 IC 设计行业 16 年有较高成长性,中国智能手机换机潮功不可没。
(1) 联发科占台湾 IC 设计行业 54%, 2016 营收同比成长了 29%,主要受惠于并购与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大增。
(2) 瑞昱 2016 年营收成长 23%,主要由于电视芯片与宽带、无线网络芯片出货量攀升。
(3) 敦泰 2016 年营收下滑 4%,主要产品触控面板驱动一体芯片(TDDI)靠大陆手机拉动放量,但价格持续下跌,导致营收下滑。
(4) 晶豪科技 2016 年年成长 0.3%,主要产品手机存储器被大陆手机厂积极采购。
(5) 矽力杰 2016 年同比成长了 51%,主要由于其电源管理芯片成功打入中国 LED 照明市场。
(6) 创意电子受益于人工智能市场的成长,ASIC 定制化芯片市场也逐渐加温,创意电子年成长 20%。
2017 年,台湾 IC 市场将继续被大陆欣欣向荣的市场需求驱动,细分领域如人工智能、物联网也会有优秀表现。
(9)存储器行业
12 月台湾存储器行业产值为 314 亿台币,较去年 12 月单月同比增长 39.4%,较 11 月单月环比增长 20.7%。
2016 年累计存储器行业产值为 2,782 亿台币,较 2015 年同比增长 15.1%。
点评:全球的存储器行业主要分布在韩国、台湾。台湾的存储器行业产业链十分完整,从上游设计、制造、封测到下游销售均有涉及。代表公司有:存储器制造商南亚科技、存储器设计公司群联电子、存储器封测厂商力成、存储器零售商至上电子。
(1) 南亚科技占台湾存储器产业链产值的 12%,2016 年营收较 2015 年下滑 5.1%,12 月较同期成长 19.5%,后期成长主要是因为 DRAM 涨价。
(2) 群联电子占台湾存储器产业链 9%,2016 年营收同比成长 18%,主要是因为存储器供不应求。
(3) 力成占台湾存储器产业链的 12%,2016 年营收同比成长 14%,主要由于美光、东芝、英特尔转包代工封测给力成。
(4) 至上电子占台湾存储器市场的 46%,凭借 Oppo 与 Vivo 的强劲需求与存储器涨价的浪潮, 2016 年收入较 2015 年成长 44%。
回顾过去一年,存储器各大厂商投资了先进产能,控制原有产量,而大陆手机换机潮推动需求增长,存储器涨价甚至缺货。2017 年, 存储器涨价仍将持续,主要原因是新兴市场对高阶存储器的手机仍有需求,存储器厂商 3D NAND 良率暂时还不高,缺货状况能看到 17 年第三季度。
(10)连接器
12 月台湾连接器行业产值为 181 亿台币,较去年 12 月单月同比增长 10.9%,较 11 月单月环比增长 1%。
2016 年累计连接器行业产值为 1,886 亿台币,较 2015 年同比下降 5.8%。
点评 :台湾连接器产业在全球有重要位置,2016 年台湾连接器产业链受大陆红色产业链的影响,下滑严重。
(1) 正崴(富士康系)占台湾连接器行业48%的份额,正崴2016年收入同比下滑16%,主要是受大陆连接器厂商崛起的影响。
(2) 广宇(富士康系)占台湾连接器行业 13%的份额,广宇下滑 0.6%。
(3) 信邦电子占台湾连接器行业 6%的份额,太阳能相关连接器成长较快。2017 年,随着大陆连接器行业的崛起,台湾连接器行业仍将维持下滑态势。
(11) 被动组件
12 月台湾被动组件行业产值为 132 亿台币,较去年 12 月单月同比增长 9.0%,较 11 月单月环比减少 3.5%。
2016 年累计被动组件行业产值为 1,548 亿台币,较 2015 年同比增长 6.2%。
点评:被动组件生产的电阻、电容、电感应用于各个下游应用领域。被动元件的价格并无太多变化。台系被动组件厂商近两年积极转型,摆脱 PC/NB 的影响,转往工业或车用领域。工业与车用的需求增长使得 2016 年转型效益逐渐显现。被动元件厂商在 2016 年都在着手准备 2017 年的新产能,金山电、兴勤、奇力新都有新厂加入运营。
(12)LED 行业
12 月台湾 LED 行业产值为 98 亿台币,较去年 12 月单月同比减少 4.6%,较 11 月单月环比减少 2.6%。
2016 年累计 LED 行业产值为 1190 亿台币,较 2015 年同比减少 2.9%。
点评:台湾 LED 行业也覆盖较全,从上游磊晶、晶粒、到封装均有覆盖。过去一年,LED行业随着显示屏小间距的需求提升,行业景气度有所复苏,非蓝光 LED 价格上涨 10%。蓝光 LED 由于行业供给仍偏多,价格在去年仍有下滑。展望 2017 年,LED 蓝光的需求会随着汽车车灯的需求而价格上涨,非蓝光 LED 行业景气度仍然旺盛。
(1)亿光占台湾 LED 产业 26%的份额,过去一年成长 1.6,亿光扩大非蓝光的布局,背光运营和小间距均有两位数的成长。
(2)晶元光占台湾 LED 产业 21%的份额,过去一年成长 0.1%。
(3)隆达电子占台湾 LED 产业 11%的份额,过去一年下滑 3%。
(13)IC 材料行业
台湾 IC 材料行业产值为 58 亿台币,较去年 12 月单月同比增长 94.1%,较 11 月单月环比增长 64.3%,增长主要由于环球晶圆并购了全球第四大晶圆厂 Sun-Edison(部分光伏业务)。不考虑环球晶圆的影响,IC 材料行业同比单月增长 15%,环比 11 月单月增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