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大而不强”
2015-06-18 22:48:20 n机器的轰鸣声中,一排排着装统一的流水线工人重复着单调、乏味的动作。这是几年前东莞代工厂再普通不过的场景。而今,这种现象正被改变着。
唐平每天主要的工作是查看流水线的完工情况。与往年不同的是,作为嘉辉塑胶五金有限公司技术部主管的他,今年不用再叮嘱满头大汗的小徒弟注意事项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百多台可以连续工作24小时不用停歇的机器人。
近年来,“东莞企业到新疆高价招工、江浙企业组团到西部抢人、四川官方组织产业工人回流”等大戏就同台上演,廉价劳动力消耗殆尽。同时,用工成本上升、环保加压等也困扰着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机器换人”被人们不断提及。
国际机器人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机器人销售规模高达3.65万台,同比增长41%,占全球销量的20.5%,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量达5.7万台,同比增长55%,约占全球销量的四分之一,连续两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器人市场。
但是,面对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却“大而不强”。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底,有70余家上市公司并购或者投资了机器人、智能自动化项目,而中国机器人相关企业的数量甚至超过4000家。
令人失望的是,当前我国企业主要扎堆于中低端,缺少核心技术,九成企业规模在1亿以下。据悉,2013年中国购买并组装的3.65万台工业机器人,其中外资机器人普遍以高端工业机器人为主,几乎垄断了汽车制造、焊接等高端行业领域,占比96%;而国产机器人主要应用还是以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为主,处于行业的低端领域。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研究室主任吕铁此前著文提及:“以工业机器人为例,目前我国精密减速机、控制器、伺服系统以及高性能驱动器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大部分依赖进口,而这些零部件占到整体生产成本70%以上。其中,精密减速器75%的份额被日本垄断,国内高价购买占到生产成本的45%,而在日本仅为25%,我国采购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就已经高于国外同款机器人的整体售价,在高端机器人市场上根本无法与国外品牌竞争。”
受困于此,机器人行业“四大家族”(ABB、FANUC、安川和库卡)合计占国内机器人50%以上市场份额。
行业主管部门已经意识到上述问题。
此前,官方提出到2020年,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100以上,这一数字的全世界平均水平为58,而中国还不到30。
近年来,苹果、索尼、夏普等巨头纷纷在本土设立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工厂,引发国人对制造业回流的担忧。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4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利润率仅为2.7%,这是制造业500强平均利润率连续第三年下滑,并且是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
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刻不容缓。
5月,《中国制造2025》正式出炉,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等十个重点领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随后,工信部表示,将组织编制《机器人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技术路线图》。
此外,专注于产业工人研究的学者罗天昊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阐述了值得引起注意的事实:随着中国人口减少,高等院校升学率不断提高,大部分年轻人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这些年轻人很难成为生产线上的产业工人;另外,中国的高等职业培训体系尚未建立,产业工人培养与制造业升级脱节。
换言之,如果不能尽快培养一代可以接班的高端产业工人,中国就有可能面临高端劳动力断档的尴尬。
机器人大致可以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一句话概括机器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就是:工业机器人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模式,而服务机器人则处于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前夕。
当前,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力图实现制造模式变革,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重构制造业竞争格局。同时,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制造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人口红利的消失、资源和环境的掠夺性使用等,导致中国制造模式和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亟需转型升级;同时,高端制造向欧美回流和低端制造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也倒逼中国制造模式快速变革。
生产力的提高,意味着人类改变世界能力的提升,其突出标志就是生产工具的变革。新的制造业革命虽然在制造思想、生产管理和运行等方面将获得很大的改变,但这些改变从根本上看还是依附、适应制造装备的变革。当然,传统工业机器人尚难当此重任。当前,工业机器人在环境感知、智慧决策、灵活动作、人机协同、工业互联等方面正取得巨大的进步,已成为制造业革命的核心,正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模式。
服务机器人是一种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机器人,它能帮助人类完成除生产制造加工过程以外的设备,包括专用服务机器人和家用服务机器人。目前,全球各种服务机器人的年销量已达数百万台套,远远超出全球工业机器人的保有量。
这些年,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进步为服务机器人智能化程度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为开发出更加适应人类生活需求的服务机器人产品,培育开发服务机器人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服务机器人未来作为生产、生活资料,其功能和属性不仅局限于其单台设备上,它将作为网络节点和智能终端,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走入千家万户,从而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继2013年中国成为工业机器人第一大市场之后,2014年,中国市场又销售了占据全球销量四分之一的工业机器人。因此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就预测,到2017年,中国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将会超过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这一巨大的市场给中国机器人这一新兴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在安徽合肥的一家机器人工厂,一种新型的仓储移动机器人刚刚研发成功,这种机器人使用激光导航,在大型仓库可以实现高速运转,智能捡取货物。随着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正在进入密集创新和快速扩张的新阶段,这家企业的负责人意识到仓储移动机器人将会拥有巨大的市场,于是在两年前就开始和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共同研发这种移动机器人。市场需求再加上紧密的产学研结合,让这种新型的移动机器人具备了更强大的功能。
在劳动密集型产业聚集的珠三角地区,日益高涨的人力成本让越来越多的企业考虑用机器人替代人的问题。而这一强大的市场需求,也让机器人新产品的产业化不断提速。在广州数控的这个调试车间里,工作人员正在按照用户的要求,把这些机器人抓取产品的工作节奏从12.5秒改进成7.5秒,如果能够提速成功,这些机器人的生产效率能提高60%,也意味着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本体核心部件----减速器,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