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只算玩具?你不知道的无人机市场
2015-03-26 08:49:35 硬件再发明临近4月,罂粟花开。中国广东省河源市城南的偏僻山区,一架白色的四旋翼无人机腾空而起,“嗡”的一声,很快跃到了1000米的高空,在方圆十几里的山林中来回盘旋升降。它所配备的一颗高清摄像头和GPS系统,正隐蔽地侦察山林中非法种植的罂粟田。
这个场景并非出自好莱坞黑科技电影《绝密飞行》,它已经真实存在。每年总有那么几次,广东省河源市公安局局长赖昌彬得在这样的山区度过。他换上黑色的警察作训服,踏着防滑靴,手持一个黑色的方形控制屏幕板,操作不在视线范围内的无人机。
一开始,赖昌彬有些紧张,树丛狭窄,在当中起降是个技术活儿。赖昌彬告诉小编,操控手的心理素质要非常好,稍不注意飞机就会撞坏。普通航模一周即可上手,但这样的无人机没有半年时间根本无法熟练。
差不多同一时间,远在1300多公里外的湖北襄阳,一架用于农药喷洒的固定翼无人机正从一片绿油油的小麦田上空徐徐掠过。为了保证喷洒均匀,湖北襄阳飞防队的工作人员必须时刻警醒着,以操控无人机在距离麦穗顶端2米左右空中飞行。
“中国拥有18亿亩耕地,应该有10万架农用无人机的市场。”安阳全丰航空植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国强告诉小编,在农业无人机使用历史最悠久的日本,3000架农用无人机正覆盖着日本8000万亩耕地。
过去一年,一家来自深圳的无人机公司大疆创新几乎承载了人们对无人机的所有兴趣。无人机它轻巧灵活,操作简易,可以记录亲子时刻,也是摄影发烧友的得力助手,它甚至开始成为一种时尚。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这种搭载小型摄像头的无人机成为2014年圣诞节最畅销的礼品之一。
很难说清楚大疆的魅力是来自创新还是更为真实的需求,但它的确引发了整个无人机市场的热潮。据航空咨询公司Teal Group预测,未来10年,消费级无人机行业还将实现持续增长,预计从2014年的28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56亿美元。
但在无人机领域,一片更大的属于专业应用的隐形市场正在浮出水面。正如《第二次机器时代》(The Second Machine Age)的作者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Erik Brynjolfsson)所观察到的那样,智能化机器可以造福劳动者。
据北京海鹰科技情报研究所的数据,未来10年全球无人机市场总价值可达709.8亿美元,全球无人机销售额将飙升至391亿美元。“无人机使用范围将逐步扩展,在未来几年会成为主流。”美股分析师科迪·威拉德(Cody Willard)曾撰文指出。
在广东的珠江上空,无人机已经开始帮助警方监察洪灾实施救援;在重庆的森林里,林业局正使用无人机在1500米的高空监测森林火势走向;在太原的国家电网分点,一架多旋翼的无人机靠近杆塔来检查塔顶的零部件是否有损坏;在深圳某地的城管执法大队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正在调控大屏幕中无人机传来的实时监控画面……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发生,无人机正在深入到各行各业的应用场景中。
但并不是所有的无人机都能做到这些。行业应用无人机造价高昂,设计上更接近军用无人机,而非业余爱好者的消费者机型,有些甚至需要专用的跑道。
2010年前后,随着四旋翼飞行器技术的成熟,无人机开始被应用在许多专业领域。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副院长杨金铭从事多年的无人机研发,他认为现代无人机已属于机器人产业的一环,能够通过开拓不同的应用场景综合性地带动整体国民经济发展。
上世纪8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C.Freeman)远赴日本考察后,提出创新技术以及效率的提升才是维持经济增长更重要的动力的观点。这场无人机热并非无稽之谈,它植根于更深层次的技术创新——机器人热。2013年,随着德国政府率先将工业4.0上升为国家战略,物联网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布局,人、机器和产品将实现零距离沟通。据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估计,工业4.0可以使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30%。这也是无人机产业在中国崛起的背景。
正如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在《人工对机器》(Race Against The Machine)中所观察到的那样,机器人对人类技能的替代速度和替代范围有更深远的经济影响。低成本自动化技术的出现,预示着规模足以与上世纪农业技术革命相媲美的巨大变革已经到来。
市场
一个上午过去,无人机已完成了整片山区的罂粟侦察作业,而“过去为了缉毒,往往要漫无目的地进行地毯式搜索,最快也要1个月”。赖昌彬做了一个无奈的表情。
眼前这架无人机线条流畅,重量不过两千克,机身上印有“HY空警一号”的字样,型号为F50,由一家深圳的无人机公司一电科技研发生产,表面看起来与一般的航拍无人机并无太大差异,但在赖昌彬眼中,“这是比亚迪与宝马的区别”。
一般的航拍无人机,如大疆Inspire1售价在人民币17000元,而这架F50的价格高达人民币50万元。
赖昌彬曾是个航模迷,用过多款消费型航拍产品,但对警队而言,普通的航拍无人机一遇到刮风下雨,就无法作业了。一部大疆Inspire1原本可以续航25分钟,但在刮风天气为了抗风就只能飞15分钟,而像F50这样的无人机能够飞行45分钟,是普通消费级航拍无人机飞行时间的2到3倍,在恶劣环境里也能长时间执行侦察任务。
2013年8月,广东河源市紫金龙窝县发生特大水灾,赖昌彬操控的这架F50就曾飞越山头,传来最新的灾情图像。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作为训练用的靶机,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难以想象在一个世纪后的今天,无人机已经飞到了农田上,飞到了森林中,在不同的地域与行业中为人类解决各种问题。目前就国际范围来看,美国与以色列的无人机技术属于尖端水平。“全球鹰”是美国空军乃至全世界最先进的长航时远程无人侦察机,续航时间可以达到42小时,翼展和波音747相近。
在2014年召开的第五届中国无人机展览上,国内62家无人机企业带着最新技术和机型竞相亮相,但是,杨金铭认为,“目前中国无人机的技术水平跟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关于无人机的消息自去年以来铺天盖地,亚马逊、DHL等国际巨头都已开始尝试无人机物流,以寻求更加快速的方式,将商品送到消费者手中。2月初,阿里巴巴也发布公告称,在此前进行的无人机送快递测试,可以在一小时内完成从下单到收货的全过程。
与消费级无人机的吸引眼球不同,专业级无人机市场始终保持着神秘感。据杨金铭估计,至2014年全球军警无人机市场已达50亿美元,而这个数字在过去3年鲜有变化。“专业级无人机并不是投资带动的,而是真正的需求。”杨金铭说道。
西北工业大学作为航天技术研究“重镇”,在无人机飞行器研发领域已有50多年历史。“一直以来,无人机的研发思路是:人到不了的地方,无法去的危险地带,可以用无人机去完成任务。”杨金铭介绍道。专业级无人机的订单80%以上来自军事、警务以及公共服务机构。
“大疆热一定程度上打开了无人机的民用市场。”杨金铭说。
农业技术革命
2015年3月13日,安阳全丰在湖北襄阳地区的代理商杭伟迎来了他的无人机飞防活动的第二天。这次的飞防活动覆盖湖北襄阳市襄州区一万亩的小麦田,襄州区区政府出资人民币20万元,与杭伟的无人机配合,免费给襄州区部分农民的田地喷洒农药。
今年37岁的杭伟目前主要负责在襄阳地区推广无人机农药喷洒工作。安阳全丰是一家专门生产制造农业无人机的公司,其无人机售价16.8万元起。在安阳全丰的董事长周国强看来,无人机在农业中面临高温高湿、大载荷工作的恶劣工作环境,并且有工作时间长,作业周期短的需求,对无人机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
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人口众多,推广现代化的手段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必不可少的部分。据杭伟介绍,这次无人机飞防活动一共使用了4架无人机,一架飞机一次携带10升到16升的农药飞行十几分钟,一天可以喷洒超过1000亩的农田,而一个农民一天手动喷洒农药的效率是25亩左右。
“无人机喷洒农药的雾化效果更好,而且直升机的螺旋桨产生的风力可以掀开植物,让农药喷到植物根部。”杭伟一边说着一边走进路边的一块田地,这是今天上午已经喷洒过农药的区域,他随手拔出几株小麦苗,仔细检查了一遍说道:“效果还不错,虫子基本都死了。”
下午要喷洒的区域不在马路边,杭伟开着车在村庄里绕了很久,停在了水泥路的尽头,然后步行穿越大片的农田,到达他的无人机操作小组所在的位置。操作小组一共8人,他们穿着显眼的橘黄色工作服,两人一组操控飞机并且观察周围环境以防造成人员危害。
操作小组的一名工作人员说,农忙的时候他们基本都在全国各个地区到处跑,完全没有时间回家。无人机开始工作,吸引了一些附近的村民来看热闹,杭伟也开始帮忙让村民保持在5米开外的安全距离,避免他们被螺旋桨带起的尘土波及。
“用无人机喷洒农药不仅仅是提高效率,也比较安全,人力喷洒农药经常会出现农药中毒的现象,甚至农民会晕倒在田地里。”杭伟告诉小编,从事农业多年的他对农民的生活了如指掌,而无人机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他认为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因为中国的农业市场有着其他市场不能比的广阔面积。
“目前我们需要改进的还是成本的问题,农业应用不像电力巡线或者石油管道方面的应用那样可以投入大量成本,对于农民来说,便宜才是最重要的。”杭伟说道,“目前喷洒一亩农田的无人机以及操作成本是12元钱,农药以及其他方面的成本需要5到6元钱,我们现在的收费是20元钱一亩,未来肯定是要想办法降低成本。”
襄阳田间地头的无人机经历了高科技的研发中心,到现代化的制造工厂。科技时代的来临,让乡野里的人们也能够感觉到时代的快速变革。“目前农业无人机还需要重点解决飞机的可靠性问题,而未来农用工具一定是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我们需要具备自主飞行能力的无人机。”周国强告诉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