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故意不通过图灵测试的人工智能-2

2016-03-13 17:24:56 n
=======================

第二部分开始:

 

文章的第一部分讨论了已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弱人工智能,然后讨论了为什么从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是个很大的挑战,然后我们谈到了为什么技术进 步的指数级增长表面强人工智能可能并不那么遥远。第一部分的结束,我们谈到了一旦机器达到了人类级别的智能,我们将见到如下的场景:

一个故意不通过图灵测试的人工智能-2

一个故意不通过图灵测试的人工智能-2


一个故意不通过图灵测试的人工智能-2

一个故意不通过图灵测试的人工智能-2


这让我们无所适从,尤其考虑到超人工智能可能会发生在我们有生之年,我们都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来面对。

再我们继续深入这个话题之前,让我们提醒一下自己超级智能意味着什么。

很重要的一点是速度上的超级智能和质量上的超级智能的区别。很多人提到和人类一样聪明的超级智能的电脑,第一反应是它运算速度会非常非常快——就好像一个运算速度是人类百万倍的机器,能够用几分钟时间思考完人类几十年才能思考完的东西

这听起来碉堡了,而且人工智能确实会比人类思考的快很多,但是真正的差别其实是在智能的质量而不是速度上。用人类来做比喻,人类之所以比猩猩智能很多,真正的差别并不是思考的速度,而是人类的大脑有一些独特而复杂的认知模块,这些模块让我们能够进行复杂的语言呈现、长期规划、或者抽象思考等等,而猩猩的脑子是做不来这些的。就算你把猩猩的脑子加速几千倍,它还是没有办法在人类的层次思考的,它依然不知道怎样用特定的工具来搭建精巧的模型——人类的很多认知能力是猩猩永远比不上的,你给猩猩再多的时间也不行

而且人和猩猩的智能差别不只是猩猩做不了我们能做的事情,而是猩猩的大脑根本不能理解这些事情的存在——猩猩可以理解人类是什么,也可以理解摩天大楼是什 么,但是它不会理解摩天大楼是被人类造出来的,对于猩猩来说,摩天大楼那么巨大的东西肯定是天然的,句号。对于猩猩来说,它们不但自己造不出摩天大楼,它 们甚至没法理解摩天大楼这东西能被任何东西造出来。而这一切差别,其实只是智能的质量中很小的差别造成的。

而当我们在讨论超人工智能时候,智能的范围是很广的,和这个范围比起来,人类和猩猩的智能差别是细微的。如果生物的认知能力是一个楼梯的话,不同生物在楼梯上的位置大概是这样的:

一个故意不通过图灵测试的人工智能-2

要理解一个具有超级智能的机器有多牛逼,让我们假设一个在上图的楼梯上站在深绿色台阶上的一个机器,它站的位置只比人类高两层,就好像人类比猩猩只高两层 一样。这个机器只是稍微有点超级智能而已,但是它的认知能力之于人类,就好像人类的认知能力之于猩猩一样。就好像猩猩没有办法理解摩天大楼是能被造出来的 一样,人类完全没有办法理解比人类高两层台阶的机器能做的事情。就算这个机器试图向我们解释,效果也会像教猩猩造摩天大楼一般。

而这,只是比我们高了两层台阶的智能罢了,站在这个楼梯顶层的智能之于人类,就好像人类之于蚂蚁一般——它就算花再多时间教人类一些最简单的东西,我们依然是学不会的。

但是我们讨论的超级智能并不是站在这个楼梯顶层,而是站在远远高于这个楼梯的地方。当智能爆炸发生时,它可能要花几年时间才能从猩猩那一层往上迈一步,但 是这个步子会越迈越快,到后来可能几个小时就能迈一层,而当它超过人类十层台阶的时候,它可能开始跳着爬楼梯了——一秒钟爬四层台阶也未尝不可。所以让我 们记住,当第一个到达人类智能水平的强人工智能出现后,我们将在很短的时间内面对一个站在下图这样很高很高的楼梯上的智能(甚至比这更高百万倍):

一个故意不通过图灵测试的人工智能-2

前面已经说了,试图去理解比我们高两层台阶的机器就已经是徒劳的,所以让我们很肯定的说,我们是没有办法知道超人工智能会做什么,也没有办法知道这些事情的后果。任何假装知道的人都没搞明白超级智能是怎么回事。

自然演化花了几亿年时间发展了生物大脑,按这种说法的话,一旦人类创造出一个超人工智能,我们就是在碾压自然演化了。当然,可能这也是自然演化的一部分 ——可能演化真正的模式就是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智能,直到有一天有一个智能能够创造出超级智能,而这个节点就好像踩上了地雷的绊线一样,会造成全球范围的大 爆炸,从而改变所有生物的命运。

前面已经说了,试图去理解比我们高两层台阶的机器就已经是徒劳的,所以让我们很肯定的说,我们是没有办法知道超人工智能会做什么,也没有办法知道这些事情的后果。任何假装知道的人都没搞明白超级智能是怎么回事。

自然演化花了几亿年时间发展了生物大脑,按这种说法的话,一旦人类创造出一个超人工智能,我们就是在碾压自然演化了。当然,可能这也是自然演化的一部分 ——可能演化真正的模式就是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智能,直到有一天有一个智能能够创造出超级智能,而这个节点就好像踩上了地雷的绊线一样,会造成全球范围的大 爆炸,从而改变所有生物的命运。

一个故意不通过图灵测试的人工智能-2

科学界中大部分人认为踩上绊线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想想真吓人。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可惜,没有人都告诉你踩到绊线后会发生什么。但是人工智能思想家Nick Bostrom认为我们会面临两类可能的结果——永生和灭绝。

首先,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的生命经历了这样的历程:物种出现,存在了一段时间,然后不可避免的跌落下生命的平衡木,跌入灭绝的深渊。

一个故意不通过图灵测试的人工智能-2

历史上来说,“所有生物终将灭绝”就像“所有人都会死”一样靠谱。至今为止,存在过的生物中99.9%都已经跌落了生命的平衡木,如果一个生物继续在平衡木上走,早晚会有一阵风把它吹下去。Bostrom把灭绝列为一种吸引态——所有生物都有坠入的风险,而一旦坠入将没有回头。

虽然大部分科学家都承认一个超人工智能有把人类灭绝的能力,也有一些人为如果运用得当,超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类和其它物种,达到另一个吸引态——永生。 Bostrom认为物种的永生和灭绝一样都是吸引态,也就是我一旦我们达成了永生,我们将永远不再面临灭绝的危险——我们战胜了死亡和几率。所以,虽然绝 大多数物种都从平衡木上摔了下去灭绝了,Bostrom认为平衡木外是有两面的,只是至今为止地球上的生命还没聪明到发现怎样去到永生这另一个吸引态。

一个故意不通过图灵测试的人工智能-2

如果Bostrom等思想家的想法是对的,而且根据我的研究他们确实很可能是对的,那么我们需要接受两个事实:

1)超人工智能的出现,将有史以来第一次,将物种的永生这个吸引态变为可能

2)超人工智能的出现,将造成非常巨大的冲击,而且这个冲击可能将人类吹下平衡木,并且落入其中一个吸引态

有可能,当自然演化踩到绊线的时候,它会永久的终结人类和平衡木的关系,创造一个新的世界,不管这时人类还是不是存在。

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什么时候会踩到绊线?”以及“从平衡木上跌下去后我们会掉入哪个吸引态?

没人知道答案,但是一些聪明人已经思考了几十年,接下来我们看看他们想出来了些什么。

___________

先来讨论“我们什么时候会踩到绊线?”也就是什么时候会出现第一个超级智能。

不出意外的,科学家和思想家对于这个意见的观点分歧很大。很多人,比如Vernor Vinge教授,科学家Ben Goertzel,SUN创始人Bill Joy,发明家和未来学家Ray Kurzweil,认同机器学习专家Jeremy Howard的观点,Howard在TED演讲时用到了这张图:

一个故意不通过图灵测试的人工智能-2

这些人相信超级智能会发生在不久的将来,因为指数级增长的关系,虽然机器学习现在还发展缓慢,但是在未来几十年就会变得飞快。

其它的,比如微软创始人Paul Allen,心理学家Gary Marcus,NYU的电脑科学家Ernest Davis,以及科技创业者Mitch Kapor认为Kurzweil等思想家低估了人工智能的难度,并且认为我们离绊线还挺远的。

Kurzweil一派则认为唯一被低估的其实是指数级增长的潜力,他们把质疑他们理论的人比作那些1985年时候看到发展速度缓慢的因特网,然后觉得因特网在未来不会有什么大影响的人一样。

而质疑者们则认为智能领域的发展需要达到的进步同样是指数级增长的,这其实把技术发展的指数级增长抵消了。

争论如此反复。

第三个阵营,包括Nick Bostrom在内,认为其它两派都没有理由对踩绊线的时间那么有信心,他们同时认为 a) 这事情完全可能发生在不久的未来 b)但是这个事情没个准,说不定会花更久

还有不属于三个阵营的其他人,比如哲学家Hubert Dreyfus,相信三个阵营都太天真了,根本就没有什么绊线。超人工智能是不会被实现的。

当你把所有人的观点全部融合起来的话是怎样呢?

2013年的时候,Bostrom做了个问卷调查,涵盖了数百位人工智能专家,问卷的内容是“你预测人类级别的强人工智能什么时候会实现”,并且让回答者 给出一个乐观估计(强人工智能有10%的可能在这一年达成),正常估计(有50%的可能达成),和悲观估计(有90%可能达成)。当把大家的回答统计后, 得出了下面的结果:

乐观估计中位年(强人工智能有10%的可能在这一年达成):2022年

正常估计中位年(强人工智能有50%的可能在这一年达成):2040年

悲观估计中位年(强人工智能有90%的可能在这一年达成):2075年

所以一个中位的人工智能专家认为25年后的2040年我们能达成强人工智能,而2075年这个悲观估计表明,如果你现在够年轻,有一半以上的人工智能专家认为在你的有生之年能够有90%的可能见到强人工智能的实现

另外一个独立的调查,由作家James Barrat在Ben Goertzel的强人工智能年会上进行,他直接问了参与者认为强人工智能哪一年会实现,选项有2030年,2050年,2100年,和永远不会实现。结果是:

2030年:42%的回答者认为强人工智能会实现

2050年:25%的回答者

2100年:20%

2100年以后:10%

永远不会实现:2%

这个结果和Bostrom的结果很相似。在Barrat的问卷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参与者认为强人工智能会在2050年实现,有近乎半数(42%)的人认为未来15年(2030年)就能实现。并且,只有2%的参与者认为强人工智能永远不会实现。

但是强人工智能并不是绊线,超人工智能才是。那么专家们对超人工智能是怎么想的呢?

Bostrom的问卷还询问专家们认为达到超人工智能要多久,选项有a)达成强人工智能两年内,b)达成强人工智能30年内。问卷结果如下:

中位答案认为强人工智能到超人工智能只花2年时间的可能性只有10%左右,但是30年之内达成的可能性高达75%

 

从以上答案,我们可以估计一个中位的专家认为强人工智能到超人工智能可能要花20年左右。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现在全世界的人工智能专家中,一个中位的估计是我们会在2040年达成强人工智能,并在20年后的2060年达成超人工智能——也就是踩上了绊线。

一个故意不通过图灵测试的人工智能-2

当然,以上所有的数据都是推测,它只代表了现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的中位意见,但是它告诉我们的是,很大一部分对这个领域很了解的人认为2060年是一个实现超人工智能的合理预测——距今只有45年。

那么我们来看一下下一个问题,踩到绊线后,我们将跌向平衡木的哪一个方向?

超级智能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所以关键的问题时——到时这股力量究竟由谁掌握,掌握这份力量的人会怎么做?

这个问题的答案将决定超人工智能究竟是天堂还是地狱。

同样的,专家们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也不统一。Bostrom的问卷显示专家们看待强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时,52%认为结果会是好或者非常好 的,31%认为会是糟糕的或者非常糟糕的,只有17%的人认为结果会是不好不坏的。也就是说,这个领域的专家普遍认为这将是一个很大的事情,不论结果好 坏。要注意的是,这个问题问的是强人工智能,如果问的是超人工智能,认为结果不好不坏的人可能不会有17%这么多。

在我们深入讨论好坏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把“什么时候会发生”和“这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结果综合起来画张表,这代表了大部分专家的观点:

一个故意不通过图灵测试的人工智能-2

我们等下再考虑主流阵营的观点。咱们先来问一下你自己是怎么想的,其实我大概能猜到你是怎么想的,因为我开始研究这个问题前也是这样的想的。很多人其实不关心这个话题,原因无非是:

像本文第一部分所说,电影展示了很多不真实的人工智能场景,让我们认为人工智能不是正经的课题。作家James Barrat把这比作传染病控制中心发布吸血鬼警报一样滑稽。

因为认知偏差,所以我们在见到证据前很难相信一件事情是真的。我确信1988年的时候电脑科学家们就已经常在讨论因特网将是多么重要,但是一般人并不会认 为因特网会改变他们的生活——直到他们的生活真的被改变了。一方面,1988年的电脑确实不够给力,所以那时的人们看着电脑会想:“这破玩意儿也能改变我 的生活,你逗我吧?”人们的想象力被自己对于电脑的体验而约束。让他们难以想象电脑会变成现在的样子。同样的事情正发生在人工智能领域。我们听到很多人说 人工智能将会造成很大影响,但是因为这个事情还没发生,因为我们和一些弱爆了的人工智能系统的个人经历,让我们难以相信这东西真的能改变我们的生活。而这 些认知偏差,正是专家们在努力对抗的。

就算我们相信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你今天又花了多少时间思考“在接下来的永恒中,绝大部分时间我都不会再存在”这个问题?虽然这个问题比你今天干的大部分 事情都重要很多,但是正常人都不会老是想这个吧。这是因为你的大脑总是关注日常的小事,不管长期来看有多少重要的事情,我们天生就是这么思考的。

这篇东西的主要目标就是让你脱离普通人阵营,加入专家思考的阵营,哪怕能让你站到两条不确定线的交点上,目标也达到了。

在我的研究中,我见识到了各种各样的观点,但是我发现大多数人的观点都停留在主流阵营中。事实上超过四分之三的专家都属于主流阵营中的两个小阵营焦虑大道和信心角

一个故意不通过图灵测试的人工智能-2

我们将对这两个小阵营做深入的谈论,让我们从比较有趣的那个开始吧

为什么未来会是天堂

 

研究人工智能这个领域后,我发现有比预期的多得多的人站在信心角当中:

一个故意不通过图灵测试的人工智能-2

站在信心角中的人非常兴奋,他们认为他们将走向平衡木下比较有趣的那个吸引态,未来将实现他们的梦想,他们只需耐心等待。

把这一部分人从其他思想家区分开来的是这些人对于比较有趣的那个吸引态的欲望——他们很有信心永生是我们的发展方向。

这份信心是哪里来的不好说,评论家认为是这些人太过兴奋而产生了盲点,忽略了可能的负面结果。但是信心角的人还是把批评者当作末日论者来看待,他们认为技术会继续帮助我们而不是伤害我们。

两边的观点我们都会说,这样你能形成自己的观点,但是在读下面的内容前,请把质疑暂时搁置,让我们看看平衡木两边究竟有什么,并且记住这些事情是有可能发 生的。如果我们给一个打猎采集者看我们现在的舒适家居、技术、富庶,在他眼里这一切也会像魔法一样——我们也要接受未来完全可能出现能把我们吓尿的变革。

Bostrom描述了三种超人工智能可能的工作模式

先知模式:能准确回答几乎所有的问题,包括对人类来说很困难的复杂问题,比如“怎样造一个更好的汽车引擎?”

精灵模式:能够执行任何高级指令,比如用分子组合器造一个更好的汽车引擎出来

- 独立意志模式(sovereign):可以执行开放式的任务,能在世界里自由活动,可以自己做决定,比如发明一种比汽车更快、更便宜、更安全的交通模式。

这些对人类来说很复杂的问题,对于一个超级智能来说可能就像“我的笔掉了,你能帮我捡一下吗?”这么简单。

Eliezer Yudkowsky,是这么说的:

“根本没有困难的问题,只有对于特定级别的智能来说难的问题。在智能的阶梯上走一小步,一些不可能的问题就变得简单了,如果走一大步,所有问题都变得简单了。”


信心角里有很多热忱的科学家、发明家和创业者,但是对于人工智能的未来最有发言权的,当属Ray Kurzweil.

对于Kurzweil的评价非常两极化,既有如对神人般的崇拜,也有翻白眼似的不屑。也有一些中立主义者,比如作家Douglas Hofstadter,他觉得Kurzweil的观点就好像把美食和狗屎混在一起,让你分不清是好是坏。

不管你同不同意Kurzweil的观点,他都是一个牛人。他年轻时候就开始搞发明,之后几十年发明了很多东西,比如第一台平板扫描仪,第一台能把文字转化 为语言的扫描仪(盲人使用),著名的Kurzweil音乐合成器(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钢琴),以及第一套商业销售的语音识别系统。他是五本畅销书的作 者。他很喜欢做大胆的预测,而且一直很准,比如他80年代末的时候预测到2000年后因特网会成为全球级的现象。他被《华尔街日报》成为“不休的天才”, 被《福布斯》称为“终极思想机器”,被《Inc.》称作“爱迪生真正的传人”,被比尔盖茨称为“我认识的对人工智能预测最厉害的人。”2012年谷歌创始 人Larry Page曾邀请他担任谷歌的工程总监,2011年他共同创立了奇点大学(Singularity University),现在大学由美国太空总署运运营,由谷歌赞助。

Kurzweil的经历很重要,因为当他讲述自己对未来的愿景时,他听起来就是个疯子,但是他不疯,恰恰相反,他非常聪明而有知识。你可能觉得他对于未来 的想法是错的,但是他不傻。知道他是一个聪明人让我很开心,因为当我知道他对未来的预测后,我急切的很希望他的预测是对的。信心角中的很多思想家都认同 Kurzweil的预测,他也有很多粉丝,被称为奇点主义者。

时间线

Kurzweil相信电脑会在2029年达成强人工智能,而到了2045年,我们不但会有超人工智能,还会有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奇点时代。他的人工智能时间线曾经被认为非常的狂热,现在也还是有很多人这么认为,但是过去15年弱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让更多的专家靠近了Kurzweil的时间线。虽然他的时间线比之前提到的2040年和2060年更加早,但是并没有早多少。

Kurzweil的奇点时代是三个技术领域的共同革命造成的——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和最重要的人工智能技术。

在我们继续讨论人工智能前,让我们谈一下纳米技术这个任何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都会涉及到的领域


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说的是在1-100纳米的范围内操纵物质的技术。一纳米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是一毫米的一百万分之一。1-100纳米这个范围涵盖了病毒(100纳米长),DNA(10纳米宽), 大分子比如血红蛋白(5纳米),和中分子比如葡萄糖(1纳米)。当我们能够完全掌握纳米技术的时候,我们离在原子层面操纵物质就只差一步了,因为那只是一个数量级的差距(约0.1纳米)。

要了解在纳米量级操纵物质有多困难,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比较。国际空间站距离地面431公里。如果一个人身高431公里,也就是他站着能够顶到国际空间站的话,他将是普通人类的25万倍大。如果你把1-100纳米放大25万倍,你算出的是0.25毫米-25毫米。所以人类使用纳米技术,就相当于一个身高431公里的巨人用沙子那么大的零件搭精巧的模型。如果要达到原子级别操纵物质,就相当于让这个431公里高的巨人使用0.025毫米大的零件

关键词:

  • EETOP 官方微信

  • 创芯大讲堂 在线教育

  • 创芯老字号 半导体快讯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