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迪菲与赫尔曼或将是因为两位在1976年发表的论文《密码学新动向》(New Directions in Cryptography)中,提出了“公钥加密系统”的构想——即在一个完全开放的信道内,人们无需事先约定,便可进行安全的信息传输。这项发明成为了今天公共密码交换系统的基础,被广泛应用于网络通信。
早在1976年,迪菲与赫尔曼想象,未来人们将会有规律地通过互联网来联系,而数字签名易于创建并容易验证,这就导致了人们之间的通信容易被盗取或篡改。ACM主席Alexander L.Wolf表示:“40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看见,迪菲与赫尔曼非常具有先见之明。”
据新智元翻译自ACM的介绍,Google科学家Andrei Broder指出:“私有数据的保护依靠对信息所有者信息的确认,以及确保通信的完整和机密性。而这些机制正是从迪菲与赫尔曼的设想下发展起来的。”比如,以https开头的安全URL,其中s的意思就是使用安全传输层协议(Secure Transport Layer protocol)来加密信息传输。这种安全连接是这样建立的:经过公钥加密后传输一个对称加密的密钥,这个传输来的密钥可以被用来对接下来的交流信息进行加密。
斯坦福大学网络系以及计算机科学与电气工程系主任Dan Boneh称,“业界普遍认为1976年的研究开创了现代密码学。简单的说,没有他们的贡献,加密领域就是一片空白,互联网也不会实现今天的发展水平。现在每天都有几十亿人在使用迪菲-赫尔曼协议(D-H)与银行、电商网站、电邮服务器以及云服务建立安全链接。”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公钥加密算法不仅应用于网络连接,也应用于iPhone的手机应用运行中——iPhone上的应用都要经过苹果公司认证。因此,最近苹果公司与美国司法部门的争论战与当年的密码战类似,他们都被要求预留后门。赫尔曼表示:“破解一部手机事小,但一旦形成了这个先例则后患无穷。因为这将对信息加密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