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博客
大讲堂
人才网
直播
资讯
技术文章
频道
登录
注册
x
国产机器人:核心部件依赖进口 只有10%市场
2015-11-26 17:09:36
未知
点击关注->
创芯网公众号
,后台告知EETOP论坛用户名,奖励200信元
近日举行的“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式上,新松机器人公司总裁曲道奎在演讲中提到三个数字:中国市场上,多关节机器人国外公司占90%;焊接领域国外公司占84%;
汽车
制造领域国外公司占90%。这三个数字点出了中国
工业机器人
产业当下的窘境。
“我把中国
工业机器人
面临的困境称之为‘三化’——真正的核心部件空心化、应用低端化、被主流市场边缘化。”曲道奎说。
这是一个尴尬的现实——数以千计的中国机器人企业只能争抢约10%的市场。更令人无奈的是,国内
工业机器人
所使用的核心零部件也多由外国公司生产。这些核心零部件主要为“三大件”包括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器,“三大件”约占机器人总成本的70%。
曲道奎称,中国机器人企业面对的问题不是“狼来了”,而是在“遍地狼群”的市场上能否抢回地盘。
国产部件市场难接受
“控制器是奥地利的,电机、减速器和伺服系统是日系的,单这些国外核心零部件成本就占到总成本的六七成。”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下称埃夫特)营销中心总经理张帷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成本高利润就不高,除非能实现大规模化生产,但现在市场需求还不够。”
埃夫特成立于2007年,是仅次于新松的国内机器人本体制造和系统集成企业,奇瑞
汽车
的控股子公司。它的机器人相关产品出货量在国内名列前茅,但一年也只有1000台左右。其中约100台采用国产核心零部件,但这些产品只能卖给关系好的客户。
“目前国内客户还不太接受国产的关键零部件,除非是关系特别好的。”张帷说,尽管国产零部件价格便宜还有国家补贴,但由于市场接受度低,整机厂商不愿意冒险尝试。“机器人卖出去一年半载不出问题,三四年后可能集中爆发。所以我们也比较慎重。”
关键零部件,国内客户难接受,使得一些机器人生产企业不得不剑走偏锋。机械臂是工业生产中最为常见的自动化设备之一。一家机器人企业的项目负责人对记者说,“我们企业会生产机械臂的末端执行器,它主要在机械臂末端进行打孔、焊接等工作。执行器重60公斤左右,如果装载在国产机械臂上,精度就达不到打孔、焊接的要求。”
该项目负责人称,由于外国公司尚未批量生产末端执行器,他们希望在此找到市场突破点。不过,由于末端执行器大多根据企业需求定制生产,单品利润虽高,但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
除此之外,行业标准缺位,也是国产机器人发展滞后的原因之一。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谦对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2011年,苏州绿的向江苏省减速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申请产品检验。出乎李谦意料,当时质量检验中心还没有行业标准,没有标准意味着无法评价。经协商后,江苏减速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联合苏州绿的起草了谐波齿轮减速器行业标准并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最终审批通过,并成为国家标准。
“这也说明国家看到了行业发展潜力,急需填补领域空白。”李谦语带自豪地说。尽管如此,该公司产品并未因此在国内市场打开知名度。客户常常问李谦,绿的产品是否能达到日系同类产品一半的水平。“我们不服气。我说你可以把日本产品拆下来,把我们装上去,你先用再评价。”李谦说。
不过,经过三年的发展,绿的产品年销量已从2012年的几百台,发展到今年有望突破三万台,在国内谐波减速器市场占有率超过50%,这让李谦看到了向国际市场进军的希望。
多路径寻求突破
目前,在“工业制造2025”和《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利好政策影响下,众多机器人企业都希望借政策东风有所作为。
11月23日,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盾安环境)宣布向遨博(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遨博智能)投资6000万元,正式布局机器人产业。盾安环境董事长葛亚飞对记者说,作为一名机器人产业投资人,他希望以“技术加产业加资本”的方式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
“公司有美国田纳西大学机械航空医疗工程系副主任谈金东等专家带领的研发团队。大家研发了好多年才取得了现在的成绩。”人才的引进加资本推动,被葛亚飞认为是推动机器人关键技术突破的主要路径。
相比之下,埃夫特的突围路径更为宏大,它希望以构建机器人产业链的方式解决零部件难题。埃夫特坐落在芜湖机器人产业园,园区内还有芜湖固高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和芜湖翡叶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固高致力于研发伺服驱动器,翡叶动力核心产品是控制电机。
“我们正在以资本运作的方式整合上下游,控制器方面和固高达成合资,翡叶电机也有合作,减速机也在规划中。”张帷说。
这与哈尔滨工大
工业机器人
有限公司的想法很类似。该公司营销总监陈志峰透露,他们正在组织技术力量和一定的社会资源来推动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突破。“这需要机器人产业上下游链条一起努力,包括基础材料企业,当然目前突破的前提条件还需要国家政策扶持和资源投入。”陈志峰说。
关键词:
EETOP 官方微信
创芯大讲堂 在线教育
创芯老字号 半导体快讯
相关文章
上一篇:
专攻连接器市场安费诺工业助力赫联
下一篇:
楼宇对讲朝智能家居发展已成趋势
0
全部评论
最新资讯
贸泽电子与Analog Devices和Samtec携手推
英飞凌推出用于高压应用的EasyPACK™ Cool
Armv9 架构火力全开!授权费助 Arm 迈向
华为王炸!折叠屏 PC 官宣
鸿海董事长:加速布局ASIC定制化设计
阿联酋或成英伟达AI芯片中东最大出口国
大联大世平集团推出以晶丰明源和杰华特产品
首款采用 DO-214AB 紧凑型封装的 2kA 保护晶闸管
西门子推出 Questa One 智能验证解决方
英飞凌与美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焦技术创
最热资讯
124 层 PCB !商用新纪录
夏普量产IGZO技术面板 耗电量降2成
Meta裁员!
华为王炸!折叠屏 PC 官宣
曼塔智能发布新一代迷你无人机S6
热管理行业全球头部厂商莱尔德热系统公布新
一文了解A、B、AB、D、G、H类放大器
贸泽开售Qorvo Wi-Fi 7前端模块 为移动
特朗普关税举措或致美国电子产品供应短缺
硅谷“神仙工作”消亡:无处可去,福利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