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北斗芯片量产出货将突破2千万 价格仍是重大挑战
2015-07-15 09:39:35 电子报北斗导航芯片国产化进程近日取得重大突破。在近日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北斗移动通信一体化芯片发布会暨智能终端北斗应用高峰论坛”上记者获悉,展讯通信、海思半导体、联芯科技国内主要IC设计企业,均已成功研发出北斗移动通信一体化芯片,这意味着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上将可大量安装国产芯片。2016年初安装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多模导航芯片的智能手机将大量面世,将促使北斗应用进入千万量级,乃至亿级市场。
四合一导航芯片第四季度规模量产
自从2012年底正式提供区域服务以来,我国北斗导航服务除军事领域外,在民用市场也迅速辅开。但是目前智能手机厂商采用的多模导航芯片(包括北斗)均 出自高通、MTK、博通等国际芯片厂商,国产芯片只能应用于交通、气象、渔业、公安、导政、林业等行业领域,在最具广泛用户基础的消费电子市场尚属缺位。 不过,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北斗移动通信一体化芯片发布会暨智能终端北斗应用高峰论坛”上了解到,支持北斗系统的导航芯片国产化进程取得重大突破,展讯通信、海思半导体、联芯科技等国内主要移动通信IC设计企业,均已成功研发出北斗移动通信一体化芯片。
“展讯通 信北斗四合一芯片即将于今年第四季度规模量产。”展讯通信市场总监张晨光表示,“展讯自研的40nm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GPS/Glonass)、WIFI、蓝牙、调频四合一低功耗、高集成度北斗定位芯片以及针对智能手机的整体解决方案已经研发成 功。目前展讯正在对北斗芯片样片进行功能等方面的验证测试工作,结合北斗功能的SC9830多模4G手机平台即将上市,将锁定GPS/北斗双模定位,提升 用户体验。”
海思同样展示了编号为Hi1101的四合一导航芯片,采用40纳米工艺,可以全面支持GPS、Glonass和北斗导航。 “这款支持北斗的SOC Combo芯片实现了RF和基带资源的软件可配制化,支持持北斗、GPSGLONASS单模或双模配置,具有高度的软件设计灵活度。射频前端、基带、底层 软件处于芯片侧,通道控制、PVT解等模块工作在APCPU侧。”海思半导体北斗产品总监田军介绍。
大唐电信集团首席专家、联芯科技总 工程师刘光军则介绍了LC1540的主要性能。“这是一款集成WIFI、蓝牙、GPS、北斗、FM等连接性功能的基带、射频三合一SIP封装芯片,支持 GPS 和北斗定位、跟踪导航功能。搭载联芯科技四合一北斗芯片的终端产品,将可打破国外厂商在智能手机卫星导航芯片市场的垄断地位。”刘光军表示。
价格仍是重大挑战
目前我国北斗芯片在国产化和自主可控方面取得极大进展。根据北斗办副主任张春领在论坛上的介绍,国产的北斗芯片与国外产品性能、价格相当,国产导航模块 销售量已突破600万片,高精度板卡总销售量9万套,占国内30%市场份额。北斗在交通、气象、渔业、公安、导政、林业等涉及国家安全的关键行业和领域, 以及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湖南、贵州、陕西、湖北等地区开展了示范应用。
我国北斗导航虽然已经取得一定进步,但在产业化上仍然面临 挑战,特别是在国产芯片的产业化进程上仍然不足。张春领即表示:“推进北斗导航要抓住两个关键环节,核心芯片的国产化和应用示范的推广,下一步应将这两方 面进一步做好。”。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乔跃山也在论坛上发言指出:“从全球范围看,个人终端和车辆导航占卫星导航市场的90%以上,这是做大做强北斗 产业规模的两个最为关键的市场,是我们发展北斗应用产业的有利依托和基础优势。我国每年生产的手机数以亿计,汽车数以千万计,要充分发挥庆用端的积极性和 引领作用。”
展讯通信、海思半导体、联芯科技等研发成功北斗移动通信一体化芯片,为北斗芯片国产化提供了契机。对此,宇龙通信标准部总监张云飞便指出:“宇龙十分重视位置服务功能。手机终端产品从2014年开始即全面支持北斗定位导航系统。手机终端产品同时支持北斗、GPS、和GLONASS,采用联合定位方式实现定位导航功能,相关产品的整体销量已经超过千万部,北斗导航手机终端大规模商业条件已经具备。目前宇通定位导航芯片采用的是高通和MTK的方案。不过,宇龙从2014年已开始和展讯、联芯一起合作研发,目前计划在2015年底开始量产商用带有国产北斗芯片的智能手机。”
此外,联想、中兴公司也分别介绍了基于国内自主北斗移动通信一体化芯片的北斗智能手机研发和规划,预计 2015 年底到2016年第一季度均将推出国产导航芯片的手机,采用自主四合一高集成度北斗芯片的智能手机2016年底很快突破2000万部的规模。
不过,制约消费市场采用国产北斗芯片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价格。张云飞还表示,目前高通和MTK对于导航芯片基本采取的是捆绑销售策略,如果采用 国产导航芯片势必增加终端厂商的成本。在当前智能手机市场价格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这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希望国家在这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如果能以补 贴终端厂家的方式当然是好,如果政府能够出面整合BAT网络企业、手机厂商、芯片企业,创新服务模式,大家共同承担这部分风险,甚至创造出更高的利润,将 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张云飞说。
室内外定位融合是发展方向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 代,中国也进入到信息化的关键阶段,人们对位置信息的需求,已经从行业拓展到个人,从终端延伸到内容,从自己互联到众人互联,需求的精准性,时效性,关联 性和个性化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产业形势的发展将伴随着应用模式、商业模式的创新。要想推进北斗的产业化进程,就要树立“北斗+”思维,培育“互 联网+北斗位置服务的新业态模式,北斗为互联网应用提供了基础的时间和空间信息服务,是互联网+行动的重要支撑和重要组成。北斗可以‘加’的东西很多,北 斗加手机、北斗加车船,还可以加电子商务,加医疗,加智能硬件等。这些实质上都是各种基于时间和位置信息,通过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控制,来实现的各 种服务。通过这些服务,改善民生,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提高各种行业的运作效率,创造新的产业发展引擎。”乔跃山指出。
结合北斗的创新服 务与新模式,现场嘉宾大都提到了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建设。“要想加强北斗的应用,发展高精度的位置服务将是一个发展趋势。”张晨光表示,“要让消费者真正 意识到北斗的重要性,有北斗时的导航功能与没有北斗时精度是不一样的,这样北斗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北斗的民用市场也就打开了。产业化将取得巨大进展。” 资料显示,为解决高精度位置信息安全,提供差异化服务,国家启动了实现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通过对国内1400个GPS基准站进行升级改造,构建全国 “一张网”,实现大众米及,行业厘米级的北斗定位服务。作为导航应用的核心,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由基准站网络、数据处理系统、运营服务平台、数据播发系统和 用户终端五部分组成。基准站接受卫星导航信号后,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形成相应信息,经由卫星、广播、移动通信等手段实时播发给应用终端,实现定位服务。
除此之外,室内室外无缝定位也是未来北斗产业的发展方向。根据刘光军的介绍,目前的卫星定位系统只处置了室外定位没有问题,但室内定位仍是盲区,因为卫 星定位信号强度弱、易受遮挡等环境要素烦扰,难以在室内进行定位。而这被业界称之为卫星导航的“结尾一公里”瓶颈。而打破“结尾一公里”瓶颈,做到室内室 外定位互补,其中将蕴含大量商业机会。毕竟人们80%以上的时间是停留在室内的。“目前,联芯已经开始以TC-OFDM定位技术为基础,与终端厂商研究室 内室外定位互补的技术了。”刘光军说。联想移动业务集团技术战略总监梁超也表示:“联想与联芯等国内企业合作,推动技术进步。定位精度力争做到室内定位精 度水平方向优于3米,垂直方向优于1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