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C移动支付产业链逐步成型
2014-07-25 20:24:11
本站原创
手机用户规模持续扩大,智能终端不断普及,使得 NFC(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发展异军突起。今年3月,央行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手机支付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商业银行拓展NFC手机支付应用,更是给NFC支付快速崛起带来了利好消息。中国人民银行金融IC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晓枫表示,央行将建立我国移动支付技术检测认证体系,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目标是,促进移动金融服务与金融IC卡融合,以商业银行、通信运营商、中国银联的NFC移动支付电子化路线为主导,第三方支付机构、地方性区域性移动支付电子化路线为补充,实现优势互补、多方共赢,近场支付即将进入爆发期。中国移动早在2012年就提出了NFC全国部署计划,在2013年推出手机钱包业务,并与中国银联携手打造移动支付平台。中国移动还与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移动NFC手机一卡通”,实现NFC技术于国内交通行业的首次应用。2014年2月,中国移动与上海地铁和浦发银行在地铁、通信、金融跨界合作,将手机卡、银行卡、地铁支付三合一,推出全国首个融合移动支付、金融服务、地铁出行的移动支付应用服务。除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也在加紧部署自己的手机支付业务。2012年,中国联通携手招商银行推出的“联通招行手机钱包”,是国内首款近场通信支付产品。中国联通也在2013年发布了其“手机钱包”业务,与多家银行和市政一卡通公司合作,将服务范围扩展至全国,旨在实现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和更丰富的应用场景。中国电信也推出了“天翼手机钱包”和“翼支付”应用。从2014年开始,中国电信新上市的3G和4G终端将全部具备NFC功能,并在年初推出了3000万张支持NFC的UIM卡。此外,银行体系也作为另一方力量推动着NFC前进。2013年年底,中国银联宣布携手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北京银行7家发卡机构,启动基于银联移动支付平台的NFC手机支付全国推广活动,银联移动支付平台累计合作银行数已逾30家。另外,银联正在全力推进全国范围内“闪付”非接触式支付商圈建设,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末,全国“闪付”终端已达到近300万台,可支持金融IC卡和NFC手机支付。银联还将斥巨资继续推进终端改造。在NFC国内的发展进程中,银行与运营商之间的合作模式逐渐明晰,移动支付产业链也正在逐步成型。国内NFC支付正在多方推动下加速普及,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待发掘。中国香港凭借密集的人口、现有非接触式基础设施和成功的八达通卡,成为世界上采用NFC移动支付最活跃的地方,对中国内地有着很好的参考价值。16~65岁的香港人当中,超过95%的人都有一张八达通卡,此卡的发行量超过2400万,有5800个八达通服务提供商使用逾6.6万台读卡器。同时,香港智能手机的普及率约87%,并且消费者对非接触式支付的接受程度已经很高,几乎85%的非现金交易都是非接触式的。考虑到这些趋势,八达通、移动网络运营商电讯盈科和日本索尼展开了一项手机钱包方面的合作项目,将索尼开发、八达通使用的FeliCa非接触式智能卡技术部署在移动SIM卡上。此项目2013年10月成功推出后,电讯盈科的客户采用专门的SIM卡,即可将八达通支付功能加载到自己的智能手机上。八达通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非接触式方案之一,其与NFC兼容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去年10月,金雅拓携手香港电讯以及八达通卡有限公司,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移动NFC票务以及众多NFC增值服务。金雅拓所提供的多用户NFC SIM卡支持香港电讯用户把八达通的支付功能加载到其移动NFC终端设备上,借此可为香港公共交通运输和零售服务进行移动支付,并可适用于八达通访问控制和用户忠诚度等相关应用。这种SIM卡是一款高端安全设备,可处理、存储并认证保密或敏感数据,提供相当于IC芯片支付卡的银行级安全保护。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移动运营商已经有25个NFC项目选择这种SIM卡,中国联通也采用其为手机钱包项目的安全保护提供支持服务。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消费化、融合化发展,NFC将逐渐确立主导地位。随着中国市场NFC生态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将会有更多的基于NFC技术的近场支付应用涌现出来。
关键词:
-
EETOP 官方微信
-
创芯大讲堂 在线教育
-
创芯老字号 半导体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