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仪器慕尼黑上海电子展:技术创新引领汽车电子、机器人与能源基础设施未来
2025-04-18 13:55:15 未知4月15日的德州仪器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媒体分享会上,德州仪器中国区技术支持总监赵向源向各位出席记者详细介绍了德州仪器在汽车电子、人形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能源基础设施以及边缘AI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应用。
一、汽车电子领域的创新应用
德州仪器凭借在汽车领域数十年的经验,已拥有超过7,000种车规级产品,全面覆盖汽车电子系统的各个领域。这些产品包括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软件定义车辆、车身电子装置与照明、信息娱乐系统与仪表组、混合动力、电动和动力总成系统以及汽车中的48V系统等。德州仪器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助力汽车设计更加智能化、安全化。推出的LMH13000集成式激光雷达驱动器,通过延长30%的测量距离,提升了实时决策能力,实现了更快、更精确的物体检测。此外,LMH13000还具备高集成度、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等优势,为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行驶提供了有力保障。BAW技术方面,德州仪器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如CDC6C-Q1汽车级低功耗、低ppm振荡器,LMK3H0102-Q1汽车级PCIe®第6代兼容无参考时钟发生器等。这些产品具有出色的抖动性能、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等优势,满足了汽车电子系统对高精度时钟信号的需求。德州仪器还推出了优化升级的AWR2944P雷达产品,该产品具有更高的信噪比、更强的计算能力和更大的内存容量等优势。同时,AWR2944P还集成了AI硬件加速器,提高了车辆安全性,扩大了检测范围,提高了角度精确度。
二、人形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的关键技术
德州仪器在人形机器人领域采用了氮化镓技术,实现了更高开关频率、更少外围器件和更紧凑的电机-关节集成方案。这一技术为人形机器人的关节驱动提供了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集成驱动系统显著提升了能效,实现了小型化电机系统设计。针对人形机器人不同关节的功率需求差异,德州仪器特别开发了4000W小型化驱动设计方案,满足了大功率应用需求。传统通信方式存在线缆笨重、功耗高、集成复杂度高等问题。而德州仪器的单线以太网(SPE)技术凭借降低线缆重量、优化EMI设计和简化系统架构等优势,成为人形机器人多传感器融合的理想解决方案。德州仪器提供多传感器融合方案,结合视觉、雷达等多模态传感技术,确保人形机器人能够精准、稳定地感知周围环境。
三、能源基础设施的高效与智能
德州仪器先进的功率转换、电流和电压检测以及无线连接产品,加快了高效、可靠的光伏系统的开发。基于GaN的10kW单相串式光伏逆变器参考设计,通过高开关频率提高了系统设计功率密度,实现了光伏板与电池的双向交互和电网互联。德州仪器的电池管理技术能够准确地监控储能系统中的电池状态,从系统中获取最大功率并帮助电池发挥最大功效。同时,德州仪器还提供集成保护和诊断功能的高精度电池监测器以及精确的电流检测技术,保护高压储能系统及其用户的安全。德州仪器的半导体技术为电动汽车充电桩提供了灵活的基础设施解决方案。适用于3级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双向双有源电桥参考设计,通过双有源桥(DAB)DC/DC转换器实现了高效率的电力转换和传输。
四、边缘AI技术的广泛应用
传统AI计算存在实时性控制和数据隐私保护等局限性。而德州仪器的边缘AI技术通过基于处理器的视觉AI和能源、机器人领域的AI应用,实现了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边缘AI计算不仅提高了应用效率,还降低了数据传输和存储的成本。在展示如何将AI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的生命体征监测中,通过MPU硬件加速技术,能够快速采集和分析ECG生命信号,实现快速判断分类和紧急救护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