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LM2000实验:共发射极放大器
2020-08-17 12:53:49 ADI本活动的目的是研究BJT的共发射极配置。
背景知识:
共发射极放大器是三种基本单级放大器拓扑之一。BJT共发射极放大器一般用作反相电压放大器。晶体管的基极端为输入,集电极端为输出,而发射极为输入和输出共用(可连接至参考地端或电源轨),所谓“共射”即由此而来。
材料:
■ ADALM2000主动学习模块
■ 无焊面包板
■ 五个电阻
■ 一个50 kΩ可变电阻、电位计
■ 一个小信号NPN晶体管(2N3904)
指导
图1所示配置展现了用作共发射极放大器的NPN晶体管。选择适当的输出负载电阻RL,用于产生合适的标称集电极电流IC,VCE电压约为VP(5 V)的一半。通过可调电阻RPOT与RB来设置晶体管(IB)的标称偏置工作点,进而设置所需的IC。选择适当的分压器R1/R2,以便通过波形发生器W1提供足够大的输入激励衰减。考虑到在晶体管VBE的基极上会出现非常小的信号,这样做更容易查看发生器W1信号。衰减波形发生器W1信号通过4.7 uF电容交流耦合到晶体管基极,以免干扰直流偏置条件。
硬件设置
波形发生器输出W1配置为1 kHz正弦波,峰峰值幅度为3 V,偏移为0 V。并将其连接在示波器通道1+上,以显示发生器输出的信号W1。示波器通道2 (2+)用于交替测量Q1基极和集电极的波形。
程序步骤
打开连接到BJT晶体管集电极(VP= 5 V)的电源。
配置示波器以捕获多个周期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
图3和图4是使用LTspice® 得到的仿真电路波形图示例。
共发射极放大器的电压增益A可以表示为负载电阻RL与小信号发射极电阻re的比值。晶体管的跨导gm是集电极电流IC和所谓的热电压kT/q的函数,在室温下其近似值约为25 mV或26 mV。
小信号发射极电阻为1/gm且可视为与发射极串联。现在,在基极上施加电压信号,相同的电流(忽略基极电流)会流入re和集电极负载RL。因此,由RL与re的比值可得到增益A。
VBE
)。第二个优势是AWG1衰减后输出的交流小信号与基极偏置电路无关,并且无需交流耦合。当把交流小信号接在运算放大器的同相端子时,由于负反馈的作用,它也会出现在晶体管的基极端(反相运算放大器输入)。
图6.替代方案的共发射极放大器测试配置面包板连接。
图7.替代方案的共发射极放大器测试配置,VIN和VBE。
提供负反馈的自偏置配置
目标
本节旨在研究添加负反馈对稳定直流工作点的效果。晶体管电路最常用的一种偏置电路是发射极自偏置电路,它使用一个或多个偏置电阻来设置晶体管IB、IC和IE三个初始直流电流。
硬件设置
波形发生器输出W1配置为1 kHz正弦波,峰峰值幅度为3 V,偏移为0 V。并将其连接在示波器通道1+上,以显示发生器输出的信号W1。示波器通道2 (2+)用于交替测量Q1基极和集电极的波形。
图9.自偏置配置。
程序步骤
打开连接到BJT晶体管集电极(VP = 5 V)的电源。
配置示波器以捕获多个周期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
图11和图12是使用LTspice® 得到的仿真电路波形图示例。
添加发射极负反馈
目标
本活动的目的是研究添加发射极负反馈的影响。
背景知识
共发射极放大器为放大器提供反相输出,具有极高增益,而且各晶体管之间的差异很大。此外,由于与温度和偏置电流密切相关,增益有时无法预测。可以通过在放大器级配置一个小值反馈电阻来改善电路的性能。
附加材料
一个5 kΩ可变电阻、电位计
指导
如图13所示,断开Q1发射极的接地连接,插入RE(一个5 kΩ电位计)。调整RE,同时注意观察晶体管集电极上的输出信号。
硬件设置
波形发生器输出W1配置为1 kHz正弦波,峰峰值幅度为3 V,偏移为0 V。并将其连在接示波器通道1+上,以显示发生器输出的信号W1。示波器通道2 (2+)用于交替测量Q1基极和集电极的波形。
程序步骤
打开连接到BJT晶体管集电极(VP = 5 V)的电源。
配置示波器以捕获多个周期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
图15和图16是使用LTspice® 得到的仿真电路波形图示例。
提高发射极负反馈放大器的交流增益
添加发射极负反馈电阻提高了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性,但降低了放大器增益。可通过在负反馈电阻RE上添加电容C2,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交流信号的较高增益,如图17所示。
硬件设置
波形发生器输出W1配置为1 kHz正弦波,峰峰值幅度为3 V,偏移为0 V。并将其设连接在示波器通道1+上,以显示发生器输出的信号W1。示波器通道2 (2+)用于交替测量Q1基极和集电极的波形。
程序步骤
打开连接到BJT晶体管集电极(VP = 5 V)的电源。
配置示波器以捕获多个周期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
图19和图20是使用LTspice® 得到的仿真电路波形图示例。
问题
■ 对于共发射极放大器电路设置,增加RL会对电压增益A产生什么影响?
您可以在学子专区博客上找到问题答案。
作者简介:
Doug Mercer于1977年毕业于伦斯勒理工学院(RPI),获电子工程学士学位。自1977年加入ADI公司以来,他直接或间接贡献了30多款数据转换器产品,并拥有13项专利。他于1995年被任命为ADI研究员。2009年,他从全职工作转型,并继续以名誉研究员身份担任ADI顾问,为“主动学习计划”撰稿。2016年,他被任命为RPI ECSE系的驻校工程师。
Antoniu Miclaus现为ADI公司的系统应用工程师,从事ADI教学项目工作,同时为Circuits from the Lab®、QA自动化和流程管理开发嵌入式软件。他于2017年2月在罗马尼亚克卢日-纳波卡加盟ADI公司。他目前是贝碧思鲍耶大学软件工程硕士项目的理学硕士生,拥有克卢日-纳波卡科技大学电子与电信工程学士学位。